基础架构

Veritas:突围“云”上,辨明云数据管理误区成关键

全球企业正加速上云,中国企业尤甚。

Veritas最新《云中的真相》调研报告显示,2019年,从本地迁移至公有云的数据量呈现出四倍增长,全球企业上云脚步明显加快。在中国企业方面,80%的受访者希望将大部分或全部应用程序放于公有云架构中运行,而这一数字在全球则为70%。

新冠疫情这一黑天鹅事件,客观上驱动了全球企业对“云”的需求。GlobalData预测显示,截止2024年,全球云服务市场有望实现19%的复合年增长率,并达到661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近期来看,各大云服务商,包括亚马逊、微软、谷歌、阿里、金山等均有望在未来一年因疫情获益。目光转向中国,除了疫情的催化之外,“新基建”可能带来的政策性红利亦不容小觑。根据中国信通院2019年版《云计算发展白皮书》的预测,2019-2022年我国云计算市场有望保持高速增长,平均增长率保持在30%左右。而在今年疫情与“新基建”的双重影响下,这一数字或将有超出预期的表现。

相对之下,企业也在积极增加云上IT支出。Veritas调研显示,近七成受访企业表示已有相关预算,准备在未来一年内购买新的云数据保护解决方案。此外,大多数受访企业也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大幅度增加云备份和恢复方面的预算。

上云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由之路,本次突发疫情也再次强调了云,特别是多云及混合云策略对企业的重要性,但在云端数据管理方面,误解的阴翳却一直如影随行,成为现阶段企业乘风云上的重大阻碍。

早在2017年版本的《云中的真相》报告中,Veritas就发现全球企业在数据管理责任的分配上存有明显的误区。超过69%的企业认为,云服务提供商应完全负责云中数据保护、数据隐私与合规;超过51%的企业认为,云服务提供商应负责云中工作负载的备份工作。然而,诸如此类的数据管理责任需由企业承担,而非云服务提供商。

至今,相关的误解仍根深蒂固。在Veritas最新调研中,当被问及谁应负责云中数据备份时,84%的受访者依旧认为,这一责任归属于云服务提供商。

于企业而言,在日益严峻的勒索软件威胁及逐渐多元化的IT环境中,无论数据处于何处,确保其始终受保护并实时备份十分重要。企业虽经由“上云”获得IT上的灵活性、可伸缩性,并提高在疫情这类特殊情况下的业务韧性,但“云”并非解决一切的银弹。

在此种情形下,许多企业不经要问,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云中数据管理,防范内外风险?就此,Veritas建议,企业不妨从基础着眼,优先选择能发挥云价值主张的解决方案,并制定可靠的保护及备份策略,无论数据处于本地、云中,亦或是边缘,确保其可用、始终受保护并从容备份。

企业在选择第三方备份解决方案时,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考量:

  • 可伸缩性——可伸缩性是云的显著优势之一,良好架构的应用程序可处理几乎无限的负载。在云中备份方案选择时, IT团队同样也可将恢复解决方案的扩展能力纳入考量。
  • 强大的API——在本地管理自动化和集成的基础上,通过API进行云管理,在强大API的加持下,IT团队有望将其备份和恢复解决方案自动化,并插入DevOps应用中。 
  • 监测与分析能力——在选择第三方备份解决方案时,获悉云工作负载备份完成的实时消息,并确认其数据可以快速并且可靠地恢复同样必不可少。 
  • 高可用的云端市场——云端市场是架构师和管理员发现并补充云服务商产品解决方案的关键资源,高可用的云端市场可帮助企业IT人员更快捷的发现相关补充解决方案,满足不同需求。 

此外,无论本地还是云端,Veritas建议企业在制定保护及备份上灵活运用“四步走”对具体策略进行测试及衡量:

  • 第一步,全景扫描IT基础架构——当今,企业往往横跨多种工作负载,从传统工作负载、开源数据库、虚拟化到云,一应俱全。毋庸置疑,无论数据位于何处,企业皆有责任保护一切,这包括客户信息至员工工资记录,或DevOps数据库到开发人员使用的应用程序。 

有鉴于此,要想制定合理的保护及备份策略,企业的第一步是获得数据的可视性,明确拥有数据的类型及其存储位置。目前,大多数企业仍采用创可贴式的点对点管理策略——使用某一解决方案管理并保护特定工作负载,同时使用另一解决方案管理其余部分。然而,工具与工具之间几乎并无集成,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很难得知其数据是否都能得到妥善保护并且可以成功恢复。就此,企业亟需使用统一的平式台解决方案以消解点对点工具的复杂性,获得IT基础架构的全景情况扫描。

  • 第二步,明确具体需求——组织与组织之间存在差异,在保护与备份方面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划定切身需求对企业而言十分关键,而策略的制定或可从明确恢复点目标(RPO)和恢复时间目标(RTO)着眼,前者有助于辨明企业数据风险阈值,后者则利于确定停机时间范围。 

企业随后亦可对数据保护方式进行选择,是否需要完全备份,还是运用快照或者复制技术?严格而论,复制与快照不应被看做备份的替代选项,企业应将其集成在整体数据保护策略中,确保万无一失。

最后,企业也需确定备份数据的存储位置。不同数据元素对可用性和性能有不同的针对性需求,根据数据及工作负载的重要性和所需存储时段,企业可在专用备份设备、LTR、归档设备、云存储或是磁带等不同介质中按需选择。

  • 第三步,研究与评估——在获取明确IT环境与对自身具体需求后,企业需要选择相应的解决方案。在复杂的IT环境下,Veritas建议企业首选“平台式”的产品,在打造统一的基础架构上,提供策略推荐及相应洞察,保护不同规模的工作负载,并满足就缩减备份过程和不断增长SLA的需求。 

具体来看,企业解决方案需满足:1)屡经行业验证,被大型组织部署和信任,并拥有成功恢复数据的相应记录;2)受到同行及行业分析师认可,与企业目前或未来可能部署的工作负载相集成;3)确保解决方案在诸如重复数据删除、无代理架构支持、粒度还原数据及安全标准等方面的性能达标。

  • 第四步,反复测试策略——反复测试是确保策略可行的关键。对文件进行简单的测试将有助于锚定潜在问题,这些问题在常规备份过程中,或许很难察觉。因此,备份测试需涵盖本地、虚拟和云上数据,甚至那些来自新工作负载及应用程序的数据,确保真正算无遗策。
(7)

本文由 计算杂谈 作者:云中子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关键词:
LensNews

热评文章

发表评论